在昨天的《自如频现“违规门”记者揭秘房屋托管那些坑》报道中,记者揭秘了作为房主,将房屋托管给自如中介后,无端遭遇强行解约事件,那么作为租客,选择自如,就真的代表着选择了高品质的房屋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真的省去很多麻烦吗?中国交通广播梳理了近段时间以来听众和网友对自如租房的一些投诉案例,为您揭秘自如租房中遭遇的那些坑。
房屋噪音问题严重 管家形同虚设
记者从网上投诉平台查询到,近期反映自如房屋噪音和隔音差的问题呈现上升趋势,而作为租客的管家,在噪音和隔音差问题的处理存在明显的推诿现象。
网友租住自如房屋后,出现了隔音差的问题,向签约管家咨询如何解决时,管家无能为力,并让网友继续向自如高层投诉解决,给租客带来了非常不好的租住体验和服务体验。
承诺租客赔偿金迟迟未退 管家频繁更换疑似推责
11月中旬,记者接到家住北京南楼辛庄租客的投诉,反映自己租住了自如的房屋,属于隔断间,因垃圾堆放问题被投诉,自如管家要求租客搬离并承诺支付一个月的赔偿金,截止记者发稿时止租客依然没有收到赔偿金。当记者询问是否联系管家协调处理问题时,租客表示自从自己签约后,管家就频繁更换,每次联系的管家都不一样,管家以不是自己负责签约为由推脱责任,导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只能无奈搬离。
房屋被曝质量问题 多次协商未果
家住通州北苑的租客反映她租住的自如房子出现漏雨现象,而自如以“师傅修、物业修、房东修”等多种理由进行拖延。该用户曾多次要求自如在漏雨期间提供住宿和房租赔偿,自如承诺提供临时住所,又以没房门密码进不去而迟迟不能去临时住所。租客在漏雨的房屋中继续住了一个月,她本人得了过敏性荨麻疹,而其男友头皮炎爆发。自如在多次沟通后告知租客房屋漏雨是由第三方不可抗力造成,不属于自如的责任,拒绝赔偿,目前该租客已经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
面对被曝光的种种问题 自如以沉默作答
面对租住自如的房屋出现的诸多问题,自如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自如的投诉案例,发现自如的投诉量达3000多起,回复量虽高,但记者点开已回复的案例,仔细查看,发现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者寥寥,而自如给出的回复形似机器人回复,除了表示理解,同情外,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经融资40亿的辉煌被接连曝光的问题打回原形
记者针对自如的融资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网上查询到一份公开的数据,据数据显示在2018年自如曾宣布完成40亿融资,但也是从2018年的8月开始,自如被接连曝出诸多问题,比如哄抬租金抢占房源、凭借租房贷让租客背负巨额债务、甲醛超标导致租客患病、房间空气质量评测数据造假等……
2018年1月16日,自如宣布完成40亿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华平投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腾讯3家机构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融创中国、泛大西洋投资、源码资本、海峡资产、新希望等机构跟投。
同年8月开始,北京地区上演“抢房大战”。北京市住建委联合有关部门集中约谈自如、相寓、蛋壳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明确要求不得哄抬租金抢占房源。同样在8月,租客反馈自己租住了自如的房屋,在缴纳租金的时候发现自己被贷款,自如式的房租分期只缓解了租客几千元的现金流,却让其承担了接近10倍的债务,尤其在租客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将房租摇身变成了贷款。
自如被曝的甲醛超标问题,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自如暂时下架九城全部首次出租房源,待CMA认证机构检验合格后再行上架,最终自如委托无资质机构检测空气质量,涉案公司被调查作为结局潦草收场。但由于租住了自如房屋造成身体不适的案例在这些年依然频繁出现。
自如在疫情期间,不顾国家政策要求和企业责任,在多个城市被曝给租客涨价,成为一时被诟病的焦点,自如的CEO熊林通过微博等方式进行了回应,称:“进一步强调了自如在防控疫情上的努力,他表示,当前自如团队所有的重点都放在抗击疫情,确保150万自如客户安全回家,未敢一分钟怠慢,绝无针对疫情的任何价格钻营伎俩,未来也将科学管理。”
至于自如存在的其他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作为长租公寓的领头羊,自如频繁被曝各种问题,在问题处理上又推诿扯皮,将自己本来的一手好牌打烂,丢了信誉的同时将自己再度推向舆论的焦点。
再次提醒大家:
租客在选择中介时,不要受过低租金或租金打折的诱惑,要多方权衡和比对,并保存好合同等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房东切勿被过高租金吸引,在选择房屋托管前要了解市场行情和托管公司的相关信息,对明显高于市场租金收房的中介,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和盲目托管。
最后,发生纠纷和问题时,要保留证据,选择理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