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加深,会渐渐的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这些文言文大多都是国之精粹,值得我们的学习和传播,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古诗文,里面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脍炙人口。虽然是好东西,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确实一个个的堡垒,因为在语文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这类古诗文的默写,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字词,一次多意,很容易搞混,使得不少同学吃尽了苦头。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下面几个例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及或急)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崖)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
4、不可亵玩焉。(亵的错写)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儋儋、耸)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蝉)
7、长河落日园。(圆)
8、有约不来过半夜。(夜半)
9、化做相思泪。(作)
是不是会发现,这些字很容易被自己搞混,这里反映出了古文默写的出错的两大原因:
(一)错字。
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澹、亵等。出现的原因是字较难,学习时写得少,掌握不牢固。
(二)别字。
例如例句中的1、2、3、6中所出现的。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字义,机械地记读音,随意性强而造成的别字。这类错误远远多于错字。因此,提高古诗文复习的有效性的策略是:弄清楚错别字出现的情况,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对症下药” 。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古文的默写呢?以下技巧值得掌握。
一、准确审题
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
例:《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大多数考生一眼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试想,如果考生能静下心来把题目读完,尤其注意到“不同处境”四个字,就不会写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抓关键词
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
例如 :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_____。“以花鸟拟人”就是关键词。
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
例:根据所给情境默写古诗文名句。
(1)登高可以望远,登高可以激发斗志,“______,______”。我们年轻人就应邀有这样的豪情壮志。(用杜甫的诗句填空)
(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真可谓“______,______”。他这种胸怀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空)
在遇到这类“运用性默写”时,这类题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设置了具体情境,考察考生从情景中筛选有用信息,作为学生,看到某诗人,就该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这种名句意识应该有。然后,再进行联想迁移,调动积累进行答题的能力,它启示每一位学生,诗文的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要在积累感悟中运用,感悟准确,默写才能准,默写才能对!
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古文的学习中,一定要勤动笔,切记眼高手低。学习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或许读书不能更你带来财富,但是正的是带你去看全世界的路,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