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桓公有个儿子名跃,为蔡姬所生,蔡侯的外甥。陈、蔡两国一同随桓王伐郑时,蔡侯的弟弟蔡季带兵与陈国带兵的伯爰诸聊起陈国发生的政变。伯爰诸提起公子佗篡位,人心不服。公子佗又喜欢微服郊外打猎、不理国政,将来国中必动荡。蔡季问陈国人为什么不讨其罪?伯爰诸答复有心无力。回国后蔡季对蔡侯聊起陈国现状。蔡侯说:世子既已被杀,该我外甥即位。公子佗篡位、不能让他长久霸位。蔡季出主意:公子佗喜欢打猎,可在他外出打猎时找机会解决他。蔡侯于是给蔡季拨100辆兵车,让他在边界伺机行动。
一日,蔡季打探到消息,公子佗又来边界附近打猎。于是将100辆战车分成10组,在附近也假装围猎。公子佗打到一只鹿,蔡季抢在公子佗之前将鹿抢走,公子佗赶忙驾车追赶。当追赶到预设的埋伏地后,10组车将公子佗围到中央。蔡季对公子佗身边的人说:”我是蔡侯的弟弟蔡季,到这里帮你们捉拿篡位的公子佗,和你们众人无关。“又说:“前国君的儿子公子跃是蔡侯的外甥,如果他来当国君,两国将世世友好。众人没啥意见,于是迎请公子跃来到陈国。公子佗被正法后,公子跃即位为陈厉公(儿子陈完后逃到齐国为田姓始祖)。此事发生在周桓王14年(前706年),公子佗在位才1年零六个月。
且说南方楚国,国君本为子爵,颛顼帝之孙重黎,在帝喾手下担任掌管火的官祝融。重黎后,其弟吴回接任祝融之职。祝融有后人芈姓季连,季连有个后裔叫鬻熊的博学有道,做过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后代以熊为氏。周成王将其曾孙熊绎封在楚地,都丹阳。传到第五代熊渠,在周厉王时、短暂谮号称了一段楚王,后害怕征讨又取消了王号。到了东周桓王时,楚君熊通看到周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又有了谮号称王的想法。令尹(宰相)斗伯比说:”楚很多年没有称王了,恐一下反应太大。可以威服附近诸侯看看各方反应。“熊通问计,斗伯比建议:”汉东诸国以随国最强、可遣使和随国通好。随国既服,其他汉淮诸国不在话下。“于是率大军进兵随国在国界遣使和其通好。
随国有个贤臣叫季梁,又有个奸臣少师。国君喜欢听好话,所以少师受宠。楚使到后,随侯与二人商议。季梁建议先应承下来,做好防备,少师自请前往楚营探查。斗伯比听说少师前来探营,建议把精锐藏起来,示以老弱兵疲。果然,少师来到楚营看到老弱残兵拿着破旧的兵器,脸露矜持轻慢之色。少师问楚国主要用意。熊通答,本国近年一直遭遇灾荒、国破民穷,恐周围小国合伙借机侵伐。愿与上国结为兄弟互相支援。少师答:汉东诸国都听我国号令,不必担忧。于是两国结盟后,楚班师而归。
少师见随侯,叙说楚国羸弱之状。结盟后马上撤兵了,是害怕我们啊。请求带一只偏师追击他们,即使不全歼也能消灭他们一半,使楚国不敢正视我大随国。随侯觉得说的有道理、便要派兵。季梁听说赶紧进宫劝阻:楚国凭借江汉、多年修养生息、修政演武,熊通杀侄篡位以来更是凶暴。今无故示好、以老弱示我、包藏祸心、就是想诱我追击以中其计。随侯也有点而犹豫,经占卜为凶、就没敢追击。
熊通见随国没有上当,又招斗伯比问计。斗伯比献计说可在4月初1,约会汉东诸侯来沈鹿会盟。随国如前来即表示臣服于我,如不来以背盟去讨伐他们。到期巴、庸、濮、邓、绞、罗、申、江等12国来会盟,独随和黄两国国未来。于是遣使责备黄和随,黄子遣使赔罪。随国没搭理楚国。熊通率师伐随,军队集结在汉淮二水之间。随侯召集群臣问计。
季梁建议说:“楚初次会合诸侯、兵锋正锐。不如遣使请和,如楚同意双方回归盟好;如其不同意,则是他们理亏。楚国觉得我方言辞卑微必懈怠、我方因楚国拒和必生气。我方怒而楚懈怠或可一战。”少师说:“为什么那么害怕楚国,楚国远来是送死的。应该速战,否则又和上次那样让他们跑了”。随侯认为少师说的对,于是,以少师为右路、季梁驾车随侯亲自带领人马布阵于青林山下。
季梁在车上观察楚军布阵为左右二军。按楚国习俗左为上,楚主熊通必在左营,精兵也应该在左路。应该集中攻其右路、右路败则左路也将气馁。(和郑周之战郑国的战术类似)少师说:“避开楚国左路是怯懦的表现,必将被楚耻笑。”随侯率军进攻楚左阵,楚军将随军诱入大阵,四面伏兵齐出。楚将斗丹10个回合将少师斩于车下。季梁保着随侯,拼死杀出逃回国都。兵将只剩下3-4成。随侯后悔不听季梁的劝告,以后随国的事情就听季梁的了。
季梁入楚军求和。楚熊通大怒,责备随国背盟拒会,今兵败求和、非诚心。季梁面不改色从容回答:“少师恃宠贪功、诱骗我主于阵前,非本意。今少师已死、寡君自知其罪,派遣微臣来赔罪,如获赦宥,愿率汉东诸侯,永远臣服于楚。”斗伯比说:“天意不亡随,使其奸臣得去、忠臣得留。不如允许其和好。让他率汉东诸侯在周天子面前赞颂楚之德。帮着楚国借个王号以震服蛮夷”。随侯不敢不从。
桓王不同意。熊通大怒:“我先人为文武二王国师,被封在边远偏僻之地。现在地广人多、蛮夷无不臣服。王不加爵,是无赏;郑与王师对抗、射王肩,王不能讨,是无罚。无赏无罚,算什么王?且王号我先祖就曾经称过,现在恢复,何必要你承认。于是自称楚武王,与随国结盟而回,汉东诸国皆上表称贺。桓王虽然生气、也没办法,由此周势越来越微。前690年楚武王去世、楚文王即位迁都到郢地。楚在统御江汉之后,开启了几百年的欺凌中国之势。
评注:郑庄公作为周王近亲,和桓王间的明争暗斗使亲者痛、仇者快。周天子的权威在长葛之战后声望扫地,(本来在平王和桓王早期还维持了基本的权威和朝贡体系)郑国也失去了天子至亲光环,在随后几十年随着庄公去世也逐步衰落。庄公作为东周衰亡第一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