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生于四川成都,北宋年间人。有一天晚上,谢石在大街上闲逛,忽然遇到一位老人,对他说:“年轻人,我送你一本书。”说罢,递给他一本《心易秘占》。谢石说:“我是个读书人,四书五经还读不过来,我不看这种旁门左道的闲书。“老人说:“你字润夫,这本书可是润物细无声啊!”谢石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字?”老人说:“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老人说完话,就不见了。
谢石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本《心易秘占》,花了通宵就读完了那本书,不由地脑洞大开。他想,秦朝末年的张良逃亡到下邳,遇见了黄石公,老人送他一本《太公兵法》,结果他成了一代谋圣。我就算是苦读十年寒窗,大不了也就是中个进士,就算能当上状元,可唐朝的状元有164个,五代十国的状元有31 个,再加上北宋的状元也有200多个,可是有多少人是碌碌无为终此一生的,我如果成了测字业的始祖,岂不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吗。想开了,谢石不再埋头苦读了,也不赴京赶考了。北宋宣和年间他来到京城汴梁在市中心开了一家测字馆,馆外挂着写有“测字”的招牌。馆内的墙上挂着一张大纸,纸上写有千余字。这可是破天荒的新鲜事,一时观者如潮。
有人问:“啥叫测字?”谢石说:“只要你写出或说出一个字,如果你不识字,也可往墙的某个字一指,我就可以测出你的祸福吉凶。测不准的,分文不取。”众人听了,大哗。又有人问:“我只说出我做的梦,你能测出祸福吉凶吗?”谢石说:“当然可以。”
这时,有人挤上前来,写了个“申”字,问家里病人的病什么时候会好?谢石说:“申字去掉两个便成了‘田‘字,再加上你这申字带有枯笔,不是好兆头,说明丹田已燥,必死无疑,并且不出明日申时。”那人哭哭啼啼地走了。有人说:“你这测的是明日发生的事,我们一时无法验证,你就测测可以当场验证的事吧。”谢石说:“当然可以。”
有个人说:“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家的牛长了两条尾巴,你说说我家发生什么事了?”谢石说:“不是好事,牛有两尾,是个失字,你家的牛丢了吧?”那人说:“没错,我家的牛确实是丢了。”又有个人说:“我前些日子做了个梦,梦见我站在大树旁边,你说我发生了什么事?”谢石说:“人旁木,休字也,你被罢官了。”那人忙说:“不叫罢官,不叫罢官,我是告老还乡了。”
众人见谢石测字如此神奇,纷纷要求为其实测字,一时间,门庭若市,谢石的名声传遍了京城。这事也传到宋徽宗的耳中。有一天,有个太监拿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个“朝”字,请谢石测字。谢石说:“这字不是你写的。”太监问:“有何证据?”谢石说:“就字而言,‘朝’字拆开来是‘十月十日’,此字是此月此日生之天人所写,想必你不敢冒充吧?除了天子,还有谁能写?”那太监吓得赶紧回宫复命。第二天,宋徽宗召谢石进宫。宋徽宗便令中官去东宫,要太子写一个字来,太子写了个“太”。谢石看了,说:“此天子手书。”宋徽宗说:“何以见得?”谢石说:“太字一点微横,他日移置到上面,不就是天子的‘天‘字了吗。”宋徽宗听了,大喜,重赏谢石,还封他为承信郞。
但是不久,谢石辞了承信郞,南下临安开了家测字馆。北宋灭亡后,宋朝南迁。有一天,宋高宗召谢石进宫,写了个“春”请谢石测字。那“春”字写得上大下小,不成比例。谢石说:“秦头太重,日头无光。”宋高宗听了之后,长叹一口气,给了谢石一点赏钱,请他出宫。秦桧听了这事,随便找了个借口,将谢石发配岭南。在去岭南的途中,谢石遇见了一个测字的老先生。谢石便写了个“谢”字让他测,老人说:“寸言中立身,原来你也是相人。”谢石又写了个“石”,老人说:“石逢卒则碎,你的同行人是个役卒。”老人问役卒的名字,役卒说:“单名皮。”老人叹道 :“石逢皮便破,你怕是回不来了。”谢石说:“这是命中注定的事了,相逢是缘,你也说个字,让我也测一下。”老人依山立,说:“我在此,就是字,何必写。”
谢石惊叫:“人立山旁成仙字,你是仙人?”说罢,老人不见了,谢石果然未能被赦免,死于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