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网:

苗族团队起名乡情散文苗族拦路习俗

   时间:2025-07-15 阅读:

乡情散文:苗族拦路习俗

文:龙见岩

苗族向来是一个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民族。拦路是苗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俗。拦路酒是苗族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一种较为隆重的迎宾仪式,也是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具体表现。苗族拦路活动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一是婚姻嫁娶的迎送中;二是在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寨时。总的来说,拦路仪式一般为主方拦客方的为多见。

婚姻嫁娶的拦路歌、拦路酒

在苗族婚姻嫁娶中,特别是在姑娘出嫁时,于村头处会遇到一个有别于其他拦路仪式的障碍,苗族称之为“拦老表”。姑娘出嫁这天,她的婊兄弟则要前来姑母家寨头路口处用竹丫、树枝或包头帕之类的东西设下路卡。这种路卡少则一道,多则达三五道不等,并且在障碍物旁边摆放有干净平铺的树叶,他们要在这里向正在出嫁的婊妹婊姐索要鸡、鸭(活的)、糯米饭、熟食品等物回家打平伙。当接亲队伍来到寨头路口看见路障后,挑鸡鸭、糯米饭等物担子的代理人便将担子放下来,取出鸡、糯米饭等放于那些树叶上,然后用长刀砍烂障碍物,队伍向前通行,如果发现下面还有几道同样路障时,又抠一坨糯米饭放于此,苗族拦路仅第一道得到鸡,下面的只得到糯米饭。这种拦路习俗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源,过去,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苗族姑舅婊婚,称之为“还娘头”。只有在舅家的崽年龄不般配,未能娶姑妈婊,或舅家有男孩,但该男孩不肯娶姑妈家的姑娘为妻这种情况时,姑妈家的姑娘才可以外嫁他家。后来,由于历史的变革,苗族婚姻也出现了一些大的变化,苗族青年男女的嫁娶也相应获得了解放和自由,姑妈的姑娘可嫁舅家,也可嫁别家。由于婚姻活动范围的扩大,现在也有舅家的男孩可能娶不到姑妈家的姑娘的可能。于是便出现了姑妈婊出嫁,舅家男孩前来拦路的习俗。其意为:舅家的男孩娶不到姑妈家的姑娘为妻,现在她即将出嫁了,来拦她一次路,非要向她们索要一些东西已表示对舅家的补偿。苗族“拦老表”获得的一只鸡、一坨肉、一坨糯米饭何谈补偿,这是古礼古规留下来的习俗罢了。确切的讲,实质是舅权的遗风。

除了上述的拦路习俗外,婚姻嫁娶中还有接亲、送亲过程的两次拦路仪式。当男方到女方家接亲时,女方家要在其大门口外设一道路障来迎接接亲队伍。这天女方家要安排一名能歌善辩的歌师在这里向客人唱拦路歌,还有准备敬酒的众亲。拦路歌首先是唱盘歌,然后唱贬客歌,最后才唱夸赞客人歌。客方对主方唱的拦路歌,会唱的必答,不会唱的可答可不答,不过苗家有这种礼节,男方也是早有准备的。但即使是答歌,若答得不上来或答非所问,那是比较尴尬的。此时旁边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将会嘲笑客人,被拦的客人内心很是不自在,尴尬不已。拦路歌的大概意思是:“今天贵客为何要到这里来,来的贵客是哪姓,来的客人有几人,我问你们今天走了多少里路,问你们翻过几道坡,问你们涉过几道河……”等,经过几番的对答后,主人便向来客敬酒、敬腌鱼、肉、糯米饭等,有的比较作孽的还要给客人画花猫,这时候围观众亲友看着客人哪种狼狈相,男女老少高兴得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其场面好不热闹。

苗族历来是个比较重礼节,重感情的民族,当男方家把姑娘接走后,一般娘家还要安排人员送亲。送亲队伍由很多人组成,主要是娘家房族的老、中、青男子前往送亲,少则十多人,多则达二三十人。送亲者每人都挑一糯禾(每六卡为一挑)作为送给姑娘的额外赠物。送亲队伍来到男方家,男方家也要以同样厚重的敬拦路酒、唱拦路歌这种礼仪相迎接。不同的地方是,男方家唱的拦路歌则多为夸赞岳父母陪嫁的东西如何的多又如何的漂亮等和自谦之类的歌,不再唱盘歌。通过你来我往的几个回合后,男方家人端起酒碗或牛角把酒敬给婆家送亲客人,同时每人还领到一片白片猪肉或一片腌鱼。当这些送亲客接碗喝酒时,男方家安排人员接过他们肩上的糯禾担子挑进家存放。晚饭间,男方家父母或叔伯还要亲自一一再敬一次酒给送亲客,然后递给每人一个红包。苗族称之为“草鞋钱”,讲是草鞋钱,实则是辛苦钱。这个红包象征性而已,红包里面的钱数目视主人家境而定,有封装七八元的,有十八元的不等,仅仅作为是一种心意表达。

迎客进寨时的拦路歌、拦路酒

人们到苗寨去做客,常常会遇到一种不寻常的欢迎方式——拦路。就是主方在客人进寨的必经之路的寨头或家门前等地横起一根竹子并打上巴茅草标设置路障,拦住客人的去路。路障前置一张方桌,上面摆上酒碗、腌鱼、猪白片肉、糯米饭等食品,待客人到来时,姑娘们则端起酒碗或牛角酒杯唱拦路歌,先是唱盘问歌,再唱夸赞歌,最后唱自谦歌,唱完以上几首歌后,姑娘们便左手把持牛角杯口,右手则握着牛角杯底端,然后款款的靠近客人,把酒慢慢的倒进客人嘴里。有的姑娘则迅速地用筷子夹来腌鱼和白片肉喂进客人嘴里。苗族的这一活动,给客人留下了主人热情好客的深刻印象。

遇到稍复杂些的形式就是砍来两根竹子,于路口处一边插一根,把两根的梢部连在一起,做成拱门状,并且两侧分别用花带子吊一只雕刻精制的牛角,牛角装满酒,身穿盛装一群妇女们一个挨着一个横排站着,待客人走近前来身着盛装的妇女们就双手握着牛角酒杯将米酒敬献给客人。客人要想穿过路障和人墙,会唱歌的就与她们对歌,不会唱歌的只管喝酒也是可以的。这种场合,会唱歌对歌是互相逗乐喜庆而已,不论输赢,会对歌与不会对歌,这个环节每一个客人都的喝酒方能通行。

拦路敬酒,因为这种场合是社交活动,姑娘唱的拦路歌,首先是唱忌寨歌,故意在刁难来客,然后是唱夸赞客人的歌,接下来是唱自谦歌。歌词大意有:“今天我们这里忌了寨,客人无事莫进来……”、“难承客人看得起,千里迢迢到这里来,你们是我们的贵客,今天是我们寨上的大喜日子,你们的到来,我们感到很高兴,这里没什么表达我们心情,只能用苗家最隆重的礼节来迎接你们,你们辛苦了,如不嫌弃,请把这杯牛角酒喝下去,可消除你们路途劳顿”、“我们这地方很不象大地方样,到处都一片荒凉,房屋也小人也笨,没好话来答腔,进屋没坐的地方,粗糙板凳让你坐,弄脏你们的好衣裳”等。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呼“呜呼”,顿时把整个场面渲染的淋漓尽致,被拦路敬酒的客人此时真正体验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真谛。

可见,苗族拦路的目的是对客人的尊敬,这种迎宾活动在当今我国各民族中还是少有的,它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有着极其重大意义。

每当客人欲离开客寨时,主寨的姑娘、妇女也要于寨头路口处设路卡,有的拿酒壶;有的手握牛角;有的端酒碗;有的夹白片猪肉,大家各司其职,给客人唱拦路歌,敬拦路酒,主客之间,你唱我答,我唱你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苗家拦路酒,主要以当地优质糯米、山泉水为主要原料,用古老传统工艺,天然发酵,密封窖藏而成。具有入口醇厚、回香持久、补中益气、养颜驻容、驱寒除湿等优点,是苗族用来招待贵宾的佳酿。

苗族拦路歌、拦路酒除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外,也有着积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一方面,拦路仪式既是一种集体交往活动,又是主客双方感情交融的最好方式。二方面,还能增进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由于拦路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化,场面隆重、热烈,所以参与的人比较多,也是乐为大家接受与欢迎。苗族拦路歌、拦路酒不仅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有利于民族的文化思想交流和感情的联络,对苗族接受外来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拦路歌、拦路酒也是当今发展旅游业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她传播正能量的一面发扬光大,继续继承和发展下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编辑部

中原文学编辑部

财富生活编辑部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起名 |  健康养生 |  科技科学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休闲 |  综合资讯 |  财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