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网:

嘉山小区电器维修怎么样1949年汪道涵到

   时间:2025-07-15 阅读:

1949年9月的一天,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到上海益民食品一厂视察。

视察中,他注意到了一个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当时年仅23岁的江泽民同志。

这给汪道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贯知人识用的他如此评价道:“他充满了活力,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

这便是两人的初识。

此后,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将两人连在一起,并结下了终生不渝的深厚友谊......

【故人之缘】汪道涵先生温和儒雅、稳健睿智,知识渊博、眼光独特。

他35岁就当了副部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部长级干部。

而追溯起汪道涵与江泽民同志之间的历史渊源,则还要从江上青说起。

江上青是江泽民同志的养父,比汪道涵大了4岁,191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祖籍是安徽,后来其父辈为谋生计,迁往至江苏省江都县,并在这里行医定居。

江上青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六。

江上青

1927年,年仅16岁的江上青逐渐接触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革命意识初步萌发。

17岁那年,他因参与学运运动,被国民党当局以“学运骨干分子”为由逮捕入狱,被拘留了半年才放出来。被释放后,江上青无法再回到学校,无奈之下他直接报考了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此后,他将自己的全身心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救亡和爱国主义思想、组织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其参与创办的《新世纪周刊》、《抗敌周刊》、《写作与阅读》等刊物,直接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热血爱国青年。

1938年11月,江上青被任命皖东北特别支部特支书记,到皖东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在这里,他组织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演节目、组织演讲、唤起民众鼓舞士气,为我党开辟皖中敌后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也是在这一年,江上青与汪道涵相识了。

汪道涵比江上青小4岁,出生于安徽嘉山县。其父亲汪雨相是早期的知识分子之一,思想先进,为人正直,曾在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后来担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

受父亲影响,汪道涵从小便心怀革命信念。他读中学时就曾带头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宣传抗议,抵制日货。可以说,他与江上青同为敢作敢当的热血青年。

1932年,汪道涵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

1933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彼时,汪道涵虽未曾见过江上青,但江上青这个人他却是早有耳闻,并且十分钦佩。

也因此,汪道涵在为参加中共活动而毅然弃笔从戎、在皖东北开展统战工作的那段期间,与江上青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两人常常一同作报告,一同作宣传。

在江上青的带领下,安徽地区不仅建立了皖东北军政干校,还培养一大批愿奋勇抗敌的热血抗日骨干,进一步推动了皖东北地区国共团结抗日的统一战线。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汪道涵对江上青的领导能力和革命信念佩服的五体投地。

1939年7月29日,28岁的江上青在执行统战任务时,遭遇地主反动武装势力的袭击,不幸壮烈牺牲。

汪道涵得知后不禁失声痛哭,心中十分悲痛和惋惜,他决定化悲痛为力量,在皖北一带继续完成江上青的未竟事业,领导革命活动,为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年,江泽民尚是刚进入中学读书的13岁少年,未曾与汪道涵谋面。对于养父与汪道涵先生的这段故交,他也是后来才悉知。

【知遇之恩】汪道涵与江泽民同志的友情起源于江上青烈士,但又不仅仅只因为江上青烈士,因为他们二人之间更像是“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1945年,汪道涵被提拔为苏皖边区财政厅副厅长、安徽省财办主任等重要职务。1949年建国前夕,他又被任命为浙江省财办副主任、省财政厅厅长及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

也是在这一年,负责工业建设的汪道涵与江上青烈士的养子江泽民相遇。

青年江泽民

彼时,江泽民同志已经做了地下工作数年有余,后被委任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副总工程师。他与汪道涵的初次见面是在这一年的9月,也就是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的一个月前。

当时,很多工厂都仍未摆脱装备落后及管理不佳的困境,为总结学习先进工厂的经验,汪道涵以华东工业部部长的身份,前去模范工厂——益民食品一厂进行视察。

在视察中,汪道涵发现,益民食品一厂外部的厂房虽然看起来陈旧,但厂内的机器设备却很新,生产线上的工人也都各司其职、忙碌而又井然有序。

当问及管理经验时,随行人员说道,这一切可都要归功于新来的车间主任——江泽民同志。

紧接着,江泽民同志代表工厂提供了一份有关于原材料和商品销售新思路的详细报告,并亲自讲述了自己接手工厂以来,是如何进行整顿、如何淘汰旧设备引进新设备,才打造出了这条当时上海最为先进的食品工业生产线。

江泽民同志在旁边讲得滔滔不绝,汪道涵等一行人听得也津津有味,时不时表示赞叹肯定。

汇报结束后,江泽民同志又陪同汪道涵一起参观了厂内的其他生产线。

江泽民“敢于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大力引进先进机器”的做法,令汪道涵十分欣赏认同。看着眼前这位充满激情、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汪道涵认为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干劲。

多年后,汪道涵回忆起此事依旧是赞不绝口:

“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

江泽民与汪道涵

在得知江泽民同志正是江上青烈士的养子之后,汪道涵对于眼前这位年轻人更多了几分“故友之情”,也正是在此事之后,二人之间便经常保持着联系。

后来他们发现,他们不仅仅祖籍同为安徽,而且还同是上海交大的学生,汪道涵读的是机械专业,而江泽民同志读的是电机专业。更为重要的是,二人连兴趣爱好也都是几乎相近,他们都酷爱读书,经常对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交流与探讨。

两人投身革命之初的相似经历以及惺惺相惜的缘分,使得二人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话语。他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彼此尊敬、彼此照顾,成为了有着深厚友谊的忘年之交。

一年后,江泽民同志被提拔为益民食品厂的厂长。

又过一年,时年26岁的江泽民同志被委任为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

1953年,汪道涵担任北京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泽民同志被分配到该机械工业部所属的上海直属机构第二设计分局,担任电器科长。

这次调任对于江泽民同志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提携,因为自此他进入了北京管理的干部序列。

1985年,汪道涵的上海市市长任期届满之际,知人识用的他举荐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候选人。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汪道涵对江泽民同志的知遇之恩,才使得其在政治舞台上有了更多的大展宏图的机会。

“我觉得他前途无量”,在江泽民同志还仅仅是上海益民食品厂的车间主任时,汪道涵便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不仅显示出了汪老先生独特的识人眼光,更显示出了江泽民同志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识与能力。

【结语】从“故人之缘”到“知遇之恩”,汪道涵与江泽民同志之间的缘分与友谊留下一段佳话。

一个有才,一个识才,由此创造出了一段忘年之交的佳话。

而江泽民同志也没有辜负汪道涵对他的期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秉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江泽民同志在任期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江上青烈士、汪道涵同志、以及江泽民同志,中华儿女会记得你们的贡献,你们也会永远地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智慧农业导刊电话

艺术大观

黑龙江画报编辑部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起名 |  健康养生 |  科技科学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休闲 |  综合资讯 |  财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