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取名字,都不流行按辈分取名了呢?
其实不是不流行了,我爷爷当年从河南南下的时候只记到我儿子的字辈,再往下我们都不知道了,根本没办法按字辈取名。
而且,字辈排序在家谱中都有相应的对应,一般二十辈之内不会重复,像我们家族辈份上十辈和后十辈都有对应不会有重辈的字出现,我们家族最近一次修订家谱是十多年前。
我叔伯大哥和家族里几个兄长到老家族住地参照大家族谱研究修订了新的家谱,我们这一辈是老族谱的第六世,也就是说我们家族的辈份还有十四辈可以续辈。
举个例子,孙文、孙眉这种单字名才是传统。
最早用字辈的家族是朱元璋家族,他最先给他的孙辈开始排的,然后他又命令孔子家族也排字辈。
但这时社会上用的不多,一些名流仍坚持用传统的单名,于谦,唐寅,沈周,杨慎,徐渭,解缙,王艮,李贽,杨涟。
明亡后思旧情绪漫延才在全社会流行开的。
有人说,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家谱文化必须的传承下去。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饮水思源难道错了吗?
其实最后一句话很对,饮水思源。
而这种现象基本都在农村里,农村几乎都是几百年传下的大户为一个村组。比如刘家庄、智家庄、黄家庄、王家庄等。
几乎都是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血脉,如同一棵树,根有主根、侧根、毛根,枝是枝、树干是树干、叶是叶。
问题是现在很多压根没饮水,过往是大家族共同从事一个生意,又或共同耕种一片土地,共同利益体,家族会给后辈安排生计,一代一代的。现在呢,自己折腾自己,那凭什么还要排辈?
但是中国古人是有智慧的,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现在被西方忽悠!凡事讲平等,直呼父母名字的现象也很多。不正视男女有别而讲男女平等,最终两败俱伤。
没有辈分,怎么知道哪个是长辈?外人如何分别?长幼有序!
身份证的名字和族谱上的名字大多是不一样。现在的人喜欢给孩子取个高大上的名字,但族谱必须按辈分上裱。两广是这样的,北方就不清楚了,没有祠堂的地方他们已经分不清谁辈大辈小了。
谁还知道谁和谁是一辈,谁又在乎这些。以前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一个村子都是亲戚,当然按辈分是可以的,现在大家天各一方,连堂兄弟表姐妹都不来往了,辈分就没用了。
虽然说如果按照辈字取名,可以很快分辨几代以内血亲,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在以前避免近亲结婚的有效方式。
但是古代出行能力有限,普通人穷其一生基本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待着,哪里都去不了!这时候辈分就显得作用很明显!
但是现在都是天南地北的跑,都是跑外面各城市定居了,基本就跟老家方面断了联系,这时候什么辈分之类就没啥作用了。
以前生产力低下,人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在那个圈子,血脉维持就显得很重要。现在到处定居,不再依靠血缘维持关系,自然就淘汰了。
家谱一般都是几十年续一次。只要是一家人不管在哪都会按顺序起名(也可以不按家谱字取名但绝对知道自己是那一辈的)。你要去东北见到一家人只要说出自己辈分,不管一个村多少人都不会乱辈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几千年来的村落聚居社会形态被打破,农村人口流动家族四散,宗族观念随之消亡,族谱和字辈也就无人重视了。
辈分取名古时候看名字就可以分清楚家族地位,姓相同就是一家人,辈分区别祖父叔侄孙最后的名这个字偏旁部首相同就是亲兄弟,偏旁不一样就是堂兄弟,现在传统都没有了。
为什么古代会有辈分呢?那是因为古代从出生到死基本就是自己家为中心,不会超过1百公里活动范围。现在的话 动不动出去打工,然后就落脚其他城市了,慢慢的都不回去。就淡化了,后面想再去找根都难。
按辈排名字现在过时了,就是刚解放很多地方各姓都已经破了匡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同一个屋人群。
有的漂遥过海,有的流落他乡,有的人混得好,有的穷困潦倒,各自理想境界差距太大!大部分都是已经没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寄托!自然没这种要求了。
而且按辈分来,很多人小小年纪当叔叔,当爷爷,叫起来特别尴尬,我朋友跟我说的,像我一兄弟一起读书。
可是我管他爸叫大哥,他得叫我叔,这很影响我们这代人的交流,所以该丢的还是要丢掉,我还想给我小孩创造一个新的姓,听说派出所不给,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按辈分取名,只适用于“多子多孙”的以前。现在,不是“独子”就是有女无子,怎么排辈?况且,现在动不动就批判封建迷信,为生活四处奔波,随女姓泛滥,怎么排辈?现在七十岁左右的人“走”光后,更没有这一说了。
但是字辈永远不过时,它不是文字游戏,它是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记载。有字辈记载,可以知道你从哪里来,你的祖先血亲是谁。很重要,怎能过时。你可以不按字辈起名字,但不可不知道你的出处和根系。
打个比方,某年某日你在离家千里之处遇到一个同姓、辈分字相同之人,不论男女,你会不会有莫名的亲切感?其实辈分就是让人知道谁是一个家族的,谁是长辈。流行与否全凭个人意志。但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宗族肯定不会摒弃就是了。
总结起来客观的说,字辈消亡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就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制度,从78年开始到2000年之间,都是只生一个,其实70后的父母辈兄弟姐妹多,还有字辈的传统。
其次是运动的颠覆,很多家族祠堂,家谱,都在破旧运动中毁灭,下一代的人根本记不清自己是什么字了,再次是城市化建设和人口的移动,很多人都已经离开家乡,异地生活,也就不存在按老家的字辈去排列了。
最后就是个人意识的增强,名字是个称呼,为何不用自己喜欢的,需要被家族束缚住自己取名的权利呢,不得不承认,部分族谱保存完好的还有这个传统,但大部分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消失了。
独生子女是最大的原因!古代因为子女众多,经常出现小儿大辈的情况,有了字辈,一下子就能看出你是那一代的子孙,不会乱了辈分!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没有那么多子女了,也就不会有小儿大辈的情况了,很多就不在讲究字辈取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