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037
相对来说,我不怎么喜欢阴皮的核桃,可能是受了麻核桃传统思维的影响吧,铁核桃的“七彩”和楸子的“地闷”虽然都有商家在炒作,但是我总觉得“差点意思”,直到这对儿阴皮的楸子被我从几千颗楸子当中挑了出来……
在我个人有关文玩核桃的理论体系当中,一对儿核桃的出现,是要从配对儿开始的,也正是基于此,我对于自己配对儿的核桃总是会“更有感情”一些,毕竟是我“牵的红线”,总是希望它们两个能够长长久久,百年好合……,哈哈。
说也奇怪,经过我手配对儿选择的楸子真的有几千颗了,地闷红、地闷黑都有不少,但是能够出现这种红色渐变的,就这么一对儿!并没有想很久,结合这种渐变的红色以及木质的本身,我真的觉得这种核桃应该有个统一的名称叫——丹霞。
真的觉得这种渐变色和丹霞地貌很像,有红层,虽然不是陡崖但是有沟壑起伏……,我不知道这种阴皮渐变色的核桃多不多,但是被称作“丹霞”,它们应当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吧!
从这对儿核桃开始,我是基本接受了阴皮核桃了,虽然整体上还是更喜欢木质的本色,但是如果阴皮得有特色,我觉得也非常有收藏的价值。截止到目前,我已经有了不止一对儿阴皮铁核桃,另外也拥有了一对儿自以为非常满意的地闷楸子。
无论是核桃还是别的其它什么爱好,有关收集的,我总是会慢慢放宽自己的标准要求。一开始,我准备只收集楸子,结果因为麻核桃、铁核桃变多了,就变成什么核桃都收集了;当我把自己的收集调整成楸子为主的文玩核桃的时候,鬼脸菩提、乾坤鬼脸……又进入了我的视野,这一下子又让我的收集变成了可以配对儿盘玩的果核;当我把收集的范围扩大到“果核”,结果又有朋友给了我莲花菩提、鸡翅木、崖柏……,所以,就像我本来不喜欢阴皮核桃,现在也慢慢接受一样:一份快乐,如果让两颗核桃来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核桃的快乐,如果让菩提、崖柏、木雕……来分享,就变成了大家的快乐……,哈哈哈。
把这对儿丹霞拿出来拍照的时候,发现核桃变得比以前干了,色泽也就差了许多。这也让我又开始了琢磨如何保养核桃,需要上油吗?需要保湿吗?需要时不时地拿出来盘几下吗?我喜欢文玩核桃,不仅仅是喜欢文玩核桃带给我的视觉享受,更喜欢它们带给我的思考过程,都说吃核桃补脑子,收集核桃、盘核桃是不是也补脑子呢?
我一直试图给每一种自己收集的核桃都收集到三对儿,我觉得漂亮的“丹霞”并不是那么常见,看看自己有没有运气收集到三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