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代表着回家、团圆。人们不远万里奔波劳累,就是为了过年与家人相聚。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家家户户迎新年的时刻,为了我们的平安喜乐,默默地坚守着自己个岗位。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守护者千家万户的温暖和幸福。
倔强的裤子,温暖的坚守
近日,一张黑色防水裤在井盖上“站立”的照片在网络走红,还被取名为“一条倔强的裤子”,网友称“既有点想笑,又莫名心疼”。
这条裤子的主人叫李洪全,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房产建筑段的一名管道工。
“站立的裤子是冰水和寒风的杰作。”作业结束后,李洪全将防水裤脱下,不到两分钟,裤子就僵直硬挺了,成为一条“倔强的裤子”。
“再苦再累都习惯了,只要保证旅客能喝上热水,暖气热乎,我们就知足了。”李洪全说。
“流动大篷车”里的春运值守
春运期间,江西鹰潭工务机械段的工作人员比平时更加忙碌。
据了解,江西鹰潭工务机械段担负赣闽两省的普速和高速铁路线的养护及大、中维修施工,任务繁重。
由于常年在外作业,这群钢轨“打磨师”住的是由绿皮火车车厢改造成的宿营车。
宿营车经常流动,有时用水用电都很困难,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24小时坚守岗位。
虽然无法陪伴家人,但他们希望用自己辛勤的工作,为出行的旅客带去便捷。
秦岭深处的“打冰人”
隆冬时节的秦岭山区,温度始终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宝成铁路秦岭高坡区段隧道顶部极易结冰,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春运期间,为了千千万万旅客能够平安顺利地回家过年,这些铁路“打冰人”日夜坚守在铁路运输第一线,为春运安全“保驾护航”。
每年冬季,管辖这一区段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宝鸡供电段都要组织职工进行隧道除冰作业,确保铁路供电安全。
建在半山腰的观音山接触网工区管辖区段地处秦岭腹地,隧道多、气温低,是全段打冰任务最重的工区。
入冬以来,该工区打冰组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3小时出动一个班次,每组3人,一人承担防护任务,两人进行打冰作业,每次出巡都要步行14公里,翻越两座山峰,对43座隧道进行巡检。
坚守春运17载 温暖铁骑返乡路
交警邓国强,17年来坚守春运岗位,护送返乡“摩托大军”。
321国道梧州市东出口是黔、桂等地群众去广东务工的重要通道。
每年春运期间,都有大批“摩托大军”经此返乡。邓国强在梧州东出口十多年如一日,为春运保驾护航。
他还经常资助困难返乡群众,帮助修理损坏车辆等。
已经55岁的邓国强说,退休前这几年仍会坚守岗位,履行一名交警应尽的职责。
冷的边关热的血
漠河县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年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2.3摄氏度,每年无霜期仅80天。
驻地官兵在严寒天气下,顶风冒雪巡逻在边防一线。
一代代北陲戍边官兵没有丝毫怨言与退缩,坚守在哨位上,巡逻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铸就了钢铁边关。
中国“北极”养路工
零下40多摄氏度的空气是什么味道?养路工王庆武说,有点甜。
穿着橘色工装的王庆武,工作生活在被称为中国“北极”的黑龙江省漠河县,是县公路管理站沥青段的养护班长。
他和工友们养护的公路,连通着中国“北极”和外面的世界。
漠河县公路交通系统共有110名养护工人,他们养护着林区道路1375.7公里,保障着6个乡镇和7个行政村百姓的出行安全。
山崖行者
渝怀铁路穿越的重庆市黔江区属喀斯特地貌,铁路沿线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时有崩塌落石滚下山,成为列车运行的安全隐患。
2006年渝怀铁路通车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黔江危石整治工区负责管区内89公里、80多个大小山头的搜山扫危工作,为列车安全通行提供了保障。
春运期间,危石整治工区的8名职工每天都在山上巡查,检查峭壁、陡崖上可能坠落的危石并将其排除,为铁路春运的畅通提供保障。
“虽然攀岩爬崖很辛苦,但看到春运列车安全通过,心里很是欣慰。”这些“山崖行者”们如是说。
“陆地海员”:铁路机保车乘务员
素有“陆地海员”之称的中铁特货公司乘务员,承担着铁路机械保温车(简称机保车)冷藏货物运输工作,春运期间为老百姓送去冷冻生鲜年货。
他们一两个人管理一趟列车,走高原、穿戈壁,哪里有货去哪里,要在路上漂泊一个月以上才能回家。
一年四季,这些乘务员在车上默默坚守,将幸福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英雄桥”上“秋千哥”
38岁的李玉斌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吊在离地40多米高的空中,对大桥的钢构架托架进行检修。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秋千哥”。
始建于1923年的杨连第桥是以“登高英雄”、志愿军烈士杨连第名字命名的陇海铁路八号桥。
该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观音堂至硖石段,桥高47米,长172.5米,跨越深谷,是陇海线上的最高桥梁。
李玉斌是第三代杨连第桥的守护者,10年的艰苦历练,练就了桥梁工的“十八般武艺”。
如今,他也成为业务娴熟、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长。
由于春运期间加开临客列车,旅客运输任务繁忙,检修任务繁重,李玉斌每年都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应急值守。
他说:“我们要保证每一趟旅客列车安全正点通过工区管辖的桥梁隧道,让广大旅客平安回家过年。”
河南鄢陵“板车剧团”四代人送戏下乡记
当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时,他们已收拾行装到下一个演出地了;
当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团聚时,他们却离开家人开始了“逆向迁徙”。
对鄢陵县豫剧团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60多年。
上世纪60年代,鄢陵县豫剧团的演员们拉着自制的“木板车”当流动舞台,自排节目、自制板车、自造道具,上山下乡为农民送戏,被群众称为“板车剧团”。
如今,四代“板车人”传承“板车精神”,60多年来坚守农村文化阵地,坚持“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足迹遍及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河北等7省200多个县(市)的乡村,累计演出5万多场,成为活跃在中原乡村的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
“90后”乘务长的春运“首秀”
今年27岁的任炜是南方航空公司的一名“90后”乘务长。
刚拥有1个月乘务长飞行经历的她,参与了2018年的春运工作。
任炜晋升乘务长后,感受到肩上更大的责任。
春运期间航空客流量大,小到清点人数、餐食数,大到机上应急处置、客舱安全保障,均由乘务长负责处置。
让每一位旅客平安踏上归途,顺利与家人团聚,是任炜2018年春运最大的心愿。
川藏线上流动的“航标”
2月的川西高原,凛冽的寒风裹着细碎的雪花再次席卷川藏线。
这条云端上的“天路”迎来最萧索、冷清的季节,人们迫不及待地朝着家的方向奔去。
中国邮政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组长其美多吉依旧驾驶着邮车,往返在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
这段路程是四川省甘孜州绵延5866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雪线邮路最危险的一段。
而其美多吉,是这条邮路上坚守了29年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