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网:

梁冬说起名字梁冬自在喜舍是我最近几年最喜

   时间:2025-07-15 阅读: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 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 ,数十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 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屡,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

哀公曰:“何谓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庄子到底对身残德全的事有多么痛的领悟

《德充符》真的是一篇很奇怪的文章。我常常在想,庄子为什么要将差不多的故事反复讲?换个主人公、换个名字又讲了一遍,他对身残德全这件事是有多么痛的领悟啊。

不过,下面这个故事,的确让人心生向往。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意思是鲁哀公跟孔子聊天时说:“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字叫‘哀骀它’。男人和他相处,常因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女人已不只十几个。”

有些时候,伟大的文学作品,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让读者觉得自己和主人公有关联,让人产生一种代入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就是说,不曾听到哀骀它主张过什么,他只是常常附和别人而已。

鲁哀公接着向孔子介绍哀骀它:“他没有君主的权位去救济百姓的灾难,也没有敛聚钱财让别人吃饱肚子,他长相丑陋得让大家都认为惊世骇俗。他总是附和别人,而从不主张什么,他的认识也超不出人世间,然而男男女女却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必定有不同于常人之处,所以我就请他来,果然这个人相貌不是一般的丑。但相处不到一个月,我就对他产生了倾慕之情;相处不到一年,我就对他十分信任。这个时候,国家正好没有宰相,我就想把国政交给他。他无心应答,漠然地好像在推辞。我深感羞愧,最终把国家的事务交给了他,没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很郁闷,仿佛丢失了什么似的,整个国家也没有谁可以跟我共欢乐,你说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读到这一段,你可以想一想孔子的心情。孔子到处与别人分享他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能量、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结果,一个老板对他说:“我认识一个人,他啥都不干,我却特喜欢他,你怎么看?”

你可以理解这种心情吗?

但孔子也非一般人呐。他相当淡定,而且应该已经超然物外。

孔子说:“我到楚国去,看见有一群小猪在吮吸刚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儿就惶恐地跑掉了。因为母猪躺在那儿不动了,不像是活着的样子。这些小猪,在母猪有生命的时候,依附于它;生命消失,就立刻跑开。可见小猪爱母亲,不是爱母亲的形体——因为死去母猪的奶汁还在,而是爱那个支配形体的精神,也就是背后的神。”这个故事相当美妙。

我常常和大家分享,一个人坐在那里,不看手机、不玩指甲、不吧唧嘴,但他没有走神,也没有发呆——一个人有没有发呆是可以被感觉出来的,发呆就是神不在焉,就是不自在,就是自己不在那儿。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干,还自在,那自然就会产生喜舍的感觉。“自在喜舍”,是我最近几年最喜欢的名字,就是因为这四个字代表了小梁这几年读《庄子》的体会。

德行的完整比身体重要得多

孔子继续举例子:“战场上战败而死的人被掩埋时,用不着棺饰;被砍掉脚的人,不会爱惜他原来穿过的鞋子。这都是因为没有意义了。”

脚都没有了,要鞋有何用?这就是因为失去了根本。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做天子嫔妃的人,不剪指甲、不穿耳洞;娶妻之人,只能够留在宫外,不能再到宫中服役。为了保全形体的完整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的人呢?”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会非常重视自己形体的完整性,已经嫁到宫里去的人,连指甲也不剪、耳洞也不穿,就是要保持完整的身体,就是在强调这事儿有多么重要。

孔子接着说:“现在,像哀骀它这样的人,不靠言语就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没有功绩就能赢得别人的敬爱,让人乐意把国家的管理权都交给他,他还不太接受,这个人一定是内在的精神完美,而外在的身体不完整。”

什么叫“才全”“德不形”

鲁哀公问孔子:“什么叫‘才全’?”

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变化的幻象,是天命的运行。就像一个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形象。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系统在运行中瞬时的现象,并不是这个系统本身。这些幻化,整天在人们面前交替出现,而人的智力如果不能够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充满意识雷达的话,就不能够了解这个系统本身。因此,安命认变,就不会扰乱本性的和悦,也不会侵扰人们的心灵。这个东西,叫‘才全’。”

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德不形’?”

孔子说:“水平,是水最平静时的状态。我们把那种水平面作为基准,内心恬静而不为外物所动的时候,就叫‘德’。这就是令事物能够和合的最高修养,德不显露,便与万物融为一体,不能分离了。”

有一天,鲁哀公把这番话跟闵子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在朝廷上管理天下,忧虑人民的死活,以为自己已经尽善尽美了。如今我听到了至人的言论,担忧我没有治国理政的实际德行,只是轻率地行动,便会令国家产生危亡。我和孔子之间已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了。”

随喜的力量

在庄子的笔下,孔子真的很有趣。我都不知道这是庄子写的孔子,还是他弟子写的孔子,一会儿写孔子是明大道、全然温厚的人,一会儿又写孔子是想要为人师表、需要刷存在感的人。这可能就是庄子的风格吧,反正他只是借用了一个名字而已,里面所写的故事,都是他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长相丑陋的哀骀它是一个虚拟的人,庄子在讲他的美德时,从表面上看他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没什么自己的观点,常附和别人。

一个人为什么可以做到一点呢?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明白了各种事情,并且知道别人就是一个傻X、没什么头脑的人的时,他还能够附和呢?

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我觉得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庄子已经全然明白人性的弱点,并且他也知道无论你说什么,都对世界没什么影响,他就随喜一下而已——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里面有一句话叫“随喜功德”。

让我们大家来做个行为艺术吧。做妻子的,拿出一百天时间,无论老公说什么,都说“你说得对,真棒”;做母亲的,拿出一百天时间,甭管儿女怎么说,都说“嗯嗯,好”。然后,你只需要看着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试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走回来。

让别人感觉不到伟大妻子或母亲的存在,这是成为伟大妻子或母亲的唯一原因。当然,做伟大的父亲亦复如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笨蛋。

有一天,我们公司team building时,我就让大家必须做一个游戏,说说同事有什么优点。然后,大家就把同事平时做了什么,对自己的帮助是什么,全部讲出来。

其中一个被大家都表扬的同事,后来含着热泪告诉我:“梁老师,原来我平常为大家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我说:“这就对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为你表达自己做了什么,大家就认为你真做了什么;也不要以为你没有表达,大家就没有看到。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显现,你要相信。”

长得这么丑的哀骀它,就是真正理解了这一点。不对抗,而且毫无嗔心。我也在之前多次与大家分享过类似的观点。

为什么庄子总要反复地讲这句话呢?因为经典,总是将某些东西反复地讲。

你看,《金刚经》里面也是这样,一直在讲什么是空相、什么都是无、什么都是相对的。

我相信,庄子也好,《金刚经》的记录者也好,甚至包括佛陀当时原述这些观点也好,他们都明白这些道理,第一,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并不多;第二,重要的事情要反复说。

所以,对于父母总在我们耳边“嘚吧嘚吧”讲的事情,你一定要相信。

我爸总是跟我说,一件重要的事情只要自己相信了,就好了。他还说,慢点儿,别急。

看来我真得听我爸的。

你父母常在你耳边唠叨的那句话

是什么?

人才资源开发期刊

匠心编辑部

网站优化排名的小技巧具体有哪些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起名 |  健康养生 |  科技科学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休闲 |  综合资讯 |  财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