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巨呼市,句句说呼市。二月二龙抬头,呼和浩特人都讲究在这一天去理发。本来巨呼君只是单纯的想拍摄一个传统理发手艺人,结果却一不小心被感动了。
1986年,十几岁的徐利梅从乌兰察布化德县来到呼和浩特,为了活下去,和一位老师傅学习了剃头。1994年,徐利梅终于在玉泉区通顺街(如今更名为塞上老街)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理发店,而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徐利梅的小店位于塞上老街西侧,起名“圣利理发”。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徐利梅正在给客人洗头。
从最早在通顺西街到如今的位置开店,徐利梅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变化,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越弄越好”了。
这里大概是整个呼和浩特仅存为数不多的传统手艺理发店之一,再加上位处最后的老街,令这里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这两台老式理发座椅,剃头刮脸,已经陪伴了徐利梅三十多年。
这种传统座椅结实好用,铸铁打造,体重再大的人躺上去也不会翻过去。
和如今遍地开花的美发店相比,圣利理发店的染发焗油工具显得如此复古。
大多数人理发都不会轻易更换理发店,老店也自然有许多追随多年的老顾客。
后来有些人搬走了,但还是会回来找她理发。其中有一家老顾客,从当年40多岁到如今年近八旬,现在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徐利梅和他们如今相处的如同一家人。
剃头刮脸中的老手艺包括“顺刮”、“倒推”、“打眼”,对于徐利梅都是手到擒来。比如“刮脸”这一招,如今也绝对称得上“绝活”了。
因为在别处找不到刮脸师傅,北到白塔飞机场,南到桃花昭君墓附近,很多人都会专程赶来找徐利梅刮脸理发。
从学徒时期理一次发8毛钱,到如今几十块,甚至上百元上千元,徐利梅见证了呼和浩特理发行业的价格变迁。尽管手艺越来越吃香,但是徐利梅如今理发只是15元一次。
巨呼君也亲自感受了一下传统理发手艺。要知道,上一次坐进这样的理发店的时候,巨呼君还是一个孩子啊!
生平第一次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还真的很紧张呢。不过刮完之后,真的脸也白净了很多,比擦了大宝的感觉都好。
时不时有街坊四邻或者附近的环卫工进来串门,大家也互相不见外,喝杯水洗个手,就像进了自己家一样。
邻居们有时候看到徐利梅比较忙,还会过来帮忙扫地、打火桶。
徐利梅特别喜欢这种感觉,30多年来也从未离开过这条街。
前几天,徐利梅的亲哥哥离世了,附近的老姐妹专程过来安慰她。
徐利梅开理发店以来,受到不少人的帮助,她也用实际行动去回馈社会。
这么多年来,徐利梅经常免费帮家庭条件困难的老人们免费理发。还有即将离世的老人,别的理发师都很忌讳,但是只有她去帮忙理发。有的老人,在她理完发之后,便安详的离去。
徐利梅理发不图赚多少钱,能够养活自己就行。所以她经常做公益,用她的话来说,“多理一个也累不着”。而那些掏不起理发钱的人之后也会新村感恩,经常会拿一些吃的喝的来回报她。
徐利梅带出来几十个徒弟。一般的师傅收徒弟收钱,但是她从来不收钱,还管吃管住。有一个20多年前的徒弟,还专程从包头赶来探望她。
徐利梅对徒弟们的要求是首先把人做好了,然后再理好发,不管顾客是什么人,都要尽心尽力的做事情。
对于未来,徐利梅希望能收一个品德好的、愿意吃苦的徒弟,把自己所学到的技艺全部传承下去。
(备注:由于要回老家送别亲人,圣利理发店从二月二当天往后,暂停营业一周左右。如果想要剃头刮脸的网友,可以在之后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