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作为工作之余放松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
我参加工作十年后,爱上了旅行。至今旅行到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但有的省仅去过一俩个地方。结合自己近30年的旅行体验,就旅游和旅行的区别,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旅游是旅行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把旅行中8小时睡眠外的时间都奔波在了路上,把短短的假期按照走马观花一样的模式来安排行程。或者喜欢跟团游,去大家都去的地方,跟大家一起走,和大家一起看,陪大家一起挤。
旅游是打卡景点,拍照留念,到此一游,我来过了。对其形象的描述是: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
旅游对陶冶怡情的山光水色,都如过眼的烟云,只不过领略了一个大概,并不能尽兴探寻那些难得一见的绝妙佳境。
旅游写出的游记,大多数都是记账式的连篇累牍,大多采用所谓“移步换景”的笔法,游到一处便乘兴评论一通,往往漫无体系更没有一个能统摄全局的意境,读者于是很难通过字面得出较为完整的关于旅游胜地的印象。
我俩次到北海旅行,每次在银滩都看见一群妇女,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旁边的同伴在聚精会神的给她们录制短视频,画面美感实足。或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同伴在一边给她们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左右,视频拍完了,相也照过了,这群人就又都匆匆忙忙的向下一个景点敢去。这是旅游的一种形式。
我前20年的旅程可以说都是旅游。现在翻看自己早期旅游时拍的照片,有些都不知道是哪里了。对于旅游,从来都记忆模糊。记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风景,遇到了哪些人。
这样的旅游不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不能与夕阳互看。
旅行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边走一边玩,让整个旅程的每一分钟都成为难忘的回忆,可以是穷游,也可以是自由行,更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对所谓的风景名胜景区的标准,重要的是否真正是你心爱的。有的风景名胜景区,虽然旅行达人多次向你推荐,国家地理杂志也会向游人推荐今生要去的多少个地方,但你可能并不觉得它有多么美好;有的并非风景名胜景区,你自己却以为它十分美妙。全在自己的审美标准。
旅行中的快乐、美感、喜欢等等,说到底,无非是人们主观性的体悟和感受而已,与当事者的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的景物,由于观赏人的心情不同,所能得到的体验也迥然不同。
旅行的美感只有在人可以感受到的时候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因此见仁见智、自以为是便十分普遍,也成为必然。不同的人对山水园林、名胜古迹产生不同的印象感觉。同一个人对同一景点,在不同的时间去游玩,也会有不同的感悟。苏东坡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近十年来的旅行,对这一点感受颇深。有的风景名胜景区,自己或陪同家人都去了俩次,每次自己对美感的体会都不同。
我旅行到丽江古城,前往古城老街参观游览。家人在四方街购物游玩、品尝小吃、参观木府。而我则被一曲慢音乐吸引,来到了一个手鼓店门前。只见一个年轻的女歌手,穿着民族服装,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一边打着手鼓,一边在动情的演唱。原来是店家在搞活动,请来《一瞬间》的原唱歌手“丽江小倩”,反复的演唱这首歌。于是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静静的欣赏这美妙的歌曲。一上午的时间,我那也没去,就在这里晒太阳、听歌、品茶、发呆、看游人,人安静下来,心自由自在,身心放松,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个假。这就是我眼里的旅行。
旅行也不一定非到远方。庭院和小区内的一株翠绿的树木,一片晚秋的落叶,公园里小鸟的歌唱,同样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同样可以有旅行的感悟。
我旅行到北京,前往玉渊潭公园游玩。在湖边见一群北京的老年人,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单腿跪地 ,有的趴在草地上,有的半蹲着,有的站着,或支个三角架,或手握相机,在那里聚精会神的摄录、拍照几支唱歌的小鸟。小鸟一会从枝条上起飞冲向水面,一会又落在枝条上,有时鸣叫一声,向人们夸耀自己的喉舌。摄录的画面美及了。这些人每天都来这里拍摄,在湖边一坐就是大半天。这也可以说是在家门口体验旅行的一种形式。
旅行写的游记,通过描绘名山大川、记录风土人情、反映各地各民族的生活面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记述了作者对特定空间的观察、对景观的解读、对环境的感知,又讲述了发生其间的历史事件及人类活动,具有极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能给人以丰富的知识、美感和人生哲理的感受。
我每到一地旅行,都首先参观博物馆,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的演变历史。所到之处都是绿色出行,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长途客车、拼车、包车及骑行共享单车等。到当地的农贸市场采购土特产,去街边的小馆品尝当地令人流口水的特色美食,与当地的原著居民聊聊天,感受当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
旅行寄情山水,享受大自然,能使人清心净虑,扫除不少的妄想。
旅行可以使我们了解当地的山水园林、花鸟鱼虫、衣食住行、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典籍掌故。旅行不在于记忆,而在于当时的那份心情。
旅行让我们遇见不同的人,碰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的人生,使自己的阅历更丰富,让我们变得更谦虚包容,更加相信美好。
对于旅行,我喜欢王维的诗:“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