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小花鲜妍,香繁枝软弱。“五一”假期期间,正值百花盛开,争奇斗妍。在这五彩斑斓的美丽日子里,近来湖北黄鹤楼、神农架、三峡大坝、东湖绿道等等旅游热点掀起了新潮,各地积极推出筹谋文明旅游,来迎接五一的来临,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旅游对于湖北经济发展极大促进推动综合能效作用,争做文明出旅好游人,既促进湖北文旅经济发展,又助推湖北旅游再添文明靓丽风景线。
做好文明旅游工作需“软引导”。文明旅游,有你有我。只有景区单位、产品服务商家与游客共同携手努力,树牢“文明旅游 人人有责”的旅游意识,才好靓扮旅途中文明消费、文明用餐、文明接待、文明礼让、文明导游、文明站岗、文明宣传、文明教育......美丽文明图景,让人民共享文明之花,共同营造五一节假日文明出行的良好浓厚氛围,秉持讴歌“文明旅游 从我做起”的主题曲,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更好以身作则传播文明旅游理念,给广大游客提供优质、便捷、暖心的旅游服务,营造整洁、和谐、温馨、文明的旅游环境,共建美好文明旅游新靓点。结合武汉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而言,更需开展文明旅游引导景区景点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活动,持续开展讲解咨询、文明劝导、爱心助人、安全管理等景区常态化服务,一方面把志愿服务引进宾馆酒店,积极倡导游客参与“光盘行动”,把节俭理念变为游客的自觉行动,形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的新风尚,营造浓厚的文明旅游氛围;另一方面开展文明旅游进“交通场站”活动,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设立志愿服务岗,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宣传《文明旅游公约》,进一步传播文明旅游理念,倡导保护生态、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的文明行为,引导游客绿色出行。譬如,在东湖,“汉派解说哥”魏汉奎一边开车,一边用汉派幽默讲解东湖风景,生动介绍景区特色与地域文化,热情推介英雄武汉;在武当山,景区 " 小红帽 " 志愿服务队做文明旅游的先行军,在管理辖区各项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游客咨询、求助及服务活动,对景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规范,身体力行地向广大游客践行文明旅游行为......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营造文明旅游旅途中,人人皆可成风景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此外,推进文明旅游还需做好硬监管工作。有的不文明行为,是由于游客对目的地文化、对景区监管规则缺乏了解,或者是景区监管缺失导致的,可以通过积极提前发布播报景区监管条例,适当将“丑话说在前头”似的力行监督常态有效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同时,应该加强监督,相关部门要用好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惩治不文明行为,强化正面引导,引导游客文明出游。譬如,《武汉市旅游条例》条例出台施行,对本市游客不文明行为,建立不文明行为记录,实行信息动态管理,促进旅游者文明旅游;《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进一步提升宜昌市民文明素质,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这既为打击违反文明旅游行为提供法理依据,又能有效遏制减少诸多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努力让当地旅游与文明同行......种种条例措施文件出台既推动湖北省内文明旅游作出部署,明确旅途饱含的“八荣八耻”,抓好落实落地落细旅游工作,必能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长足进步,助力旅途文明之举蔚然成风。
做好文明旅游常态化更需多措并举开展软、硬两手抓。文明旅游事关旅游经济的盘活与带动,关乎绿水青山能否转化成金山银山。为此,要抓住做好文明旅游工作的新靓点,一方面我们要“打扫屋子好请客”;另一方面游客更需常态花秉持文明出行。“一枝一叶总关情,文明出行无小事”,唯有常态化保持保证文明旅游,点燃文明新风建设新引擎,新驱动,才好营造和谐美好的旅游环境,助推旅游业发展发达兴旺。凡事干为先,坚守文明公约,启动“美丽公约 文明旅游”绿丝带行动,正是民心所向。譬如,在黄鹤楼、武汉欢乐谷、木兰草原、木兰花乡、木兰天池、花博汇等各大热门景区,文旅 " 红马甲 " 们为游客提供文明旅游引导、义务讲解、秩序维护、垃圾清理、预约咨询等服务,宣传文明旅游知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号召广大游客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重文明礼仪、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杜绝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争做文明传播者。以文明之心启发文明之旅,保证自己游玩景区同时,尽量减少个人所谓的负面消费活动影响,保持景区文明常态化运营,力求让景区赚得盆满钵满,形成一道湖北文明旅游靓丽的风景线,减少了景区不必要劳动力开支,反哺旅游业再发展再升级,助力旅游业再添活力。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湖北将文化旅游作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先导产业进行布局。如何打造好文化旅游?文明出行必不可少。自觉将个人道德与刚性约束结合起来,才是做出文明出行最好的榜样。当前,文明出行在文化旅游中的份量更重,人们不仅想看到最美的风景,更想感受最美的文明体验,留住“美丽乡愁”记忆的同时,更留恋赏心悦目的文明旅游素质。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每位游客从小事着眼,从小事做起,以更高标准践行文明旅游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常抓不懈,努力提高个人精神文明素养从文明出行做起。只有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文明旅游社会风尚,才能更好地构建旅游的精神文明窗口,让文明旅游成为旅途中一道更靓丽风景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黄陂区)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