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Matt,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坚持科学育儿、理性育儿。
这次和大家聊的话题是:三类孩子难有做为!
身边有很多普遍家庭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非常简单,从来没有指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大富大贵,只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这样的要求高吗?看上去真的一点儿都不高,可现实总是会和希望背道而驰,有些家长不禁要问,“我辛辛苦苦养你,可为什么你一点长进都没有。”
而孩子的话更让家长打脸,“你养我,跟我有没有长进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样的母亲更是大有人在,父母所有的付出换来的也许是恶语伤人,也许是冷酷无情,这种结果根本不需要等到孩子成年之后才会显现。
老话儿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孩子在7岁左右的时候什么性格、什么品德已经能够看出来,到14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将来是否有所作为,或者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基本上可以判断了。
孩子的家长心里想的是,“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
matt老师讲案例——这样的家庭养出的三类孩子难有作为所有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特质都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你对孩子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就是你教育的成果,所以,父母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当你失望的时候首先应该反省自己。
如果你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这样的方式,那么就会培养出三类不会有做为的孩子。
第一类,在父母百依百顺下长大的孩子。
百依百顺的父母是最不称职的家长,也是最懒惰的家长,所有的决定都是让一个3、4岁的孩子做,这样的家长能算合格吗?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会去满足,美其名曰:爱孩子。这不是爱孩子,这只会给孩子带来毁灭。
为什么家长会这么顺从,因为不会管教也更不舍得去管教。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父母心里想的就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甚至胡作非为,在家里有人顺着,但是在外面所有人还会顺着你吗?
第二,在没有品德的父母养育下长大的孩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一个人有没有品德和学历、文化、家庭条件都没有关系,同样,孩子是不是有品德也和这些没关系,只和父母的行为有关。也就是说,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时时刻刻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如果家长经常满嘴脏话、动不动就用暴力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在外面会和同样的方式对待他身边的同学。
如果家长经常占别人便宜,被指责后还胡搅蛮缠,那么孩子就会学到如何自私自利,如何逃避责任。
如果家长经常阿谀奉承,乱搞人际关系,那么孩子只会变得二面三刀,油嘴滑舌头。
第三,在没有家庭关爱和沟通下长大的孩子。
冷暴力对孩子的危害不会比暴力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小,而且现在家庭中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见。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就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了,把孩子往家一扔或者往老人家里一放就不管了,除了每月给点钱之外,其它的事不闻不问。
孩子想跟自己爸爸或妈妈一起玩、说说话,几乎不可能,因为都不见到自己的父母,还何谈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无论是父爱的缺失还是母爱的不足,都会直接导致孩子变得冷漠、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很难信任别也不容易被别人信任,而且内心极度脆弱,非常容易走向极端。
这三类家庭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为普遍,这些看上去都很小的事,但带来的却是深远的伤害。有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评论说,“孩子将来什么样,还得看孩子自己。”
这句话显得特别不负责,这不是一个家长应该说的话。孩子的将来什么样,的确是要看孩子自己的做为,但家长给孩子的是能否有做为的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基础,还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是在推卸责任吗?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纠正呢?
matt老师划重点——针对问题学会这三点。家庭管教方式一旦形成其实不容易改变,这需要家长做出很大的努力才可以。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方法都是为家长提供的,但是结果就没有达到,原因在于家长的半途而废或者执行不到位。父母不要总想着找方法去管教孩子,其实,如果自己变了,孩子会慢慢一起改变的。
1.学会原则。
不要做没有原则的父母,你有原则之后,和孩子之间就是博弈的开始,如果你输了,那么孩子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但是,如果你坚持原则的态度让孩子顺从,那其结果就是你的管教实施的会更加顺利,并且有实质的效果。
保持原则不需要大吼大叫,或者讲诸多道理,你只要告诉孩子,“不行”就可以了。
2.学会做人。
有些家长应该学习如何做人,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否则,没有人会尊重你,甚至你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不要倔强地说,自己改不变。为了自己的孩子变不了,那你就是希望孩子变得和你一样吗?
改变并不难,多看书、控制自己的言行,有时候向你的孩子请教,你反而会有收获。
3.学会说话。
说话还用学吗,当然要学。否则,你怎么和孩子说话呢。沟通是实施管教的渠道,优质的沟通会让管教更有效果,沟通不是说教,可以参照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你和朋友之间是平等、尊重的,同样,你也要这样对待你的孩子。
沟通的方法也不难,多听孩子说、多虚心问孩子,关心孩子的整体而是某一方面,最关键的一点是,平等和孩子交流。
孩子能否有做为,那是需要孩子在未来不断努力下的结果,但是基础是父母给的,没有坚实的基础,万丈高楼也如沙上搭土,功亏一篑只在一瞬之间。所以,为了孩子,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今天讲的是:这三类孩子难有做为,我是Matt老师,感谢大家关注,欢迎留言评论。